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推行乡村振兴策略,要把农业农村摆在优先地方,坚持优先进步。种植和经营经济作物向来是国内农业进步、农民增收的要紧渠道,其中苹果贸易尤为重点。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的苹果产业得到了较快进步,在培育面积和水平品质方面都得到了较大提高。目前国内苹果出口量较上世纪70年代增加了15倍有余,对世界苹果贸易有要紧影响。但需要正视的是,目前国内的苹果贸易也存在肯定的问题与不足。具体表现为产量过剩、品质较低、收益不足等。并且,近年来新西兰、美国等国家的苹果也纷纷进入国内市场,对国内苹果供需形成冲击。因此,怎么样进一步改变国内苹果产业进步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其对外贸易的综合角逐能力,对国内苹果产业长期健康进步有要紧意义。
1、国内苹果对外贸易的近况
(一)进出口规模
苹果进口方面。据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15-2020年,国内苹果的年进口数目分别为8.75、6.71、6.88、6.45、12.51与7.57万吨。进口来源国主要集中在新西兰、智利和美国,占国内苹果进口总数目的百分之八十以上。
苹果出口方面。据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15-2020年,国内苹果的年出口数目分别为83.34、135.06、133.48、111.84、97.12与105.8万吨。2016年苹果外贸出口量居近年来之最,不论是出口量还是出口金额均创下历史新高。而数据显示2018年苹果出口量急转直下,其重要原因在于当年国内受自然灾害影响,在陕西等区域都出现了苹果的很多减产,并且中止了与印度半岛区域的苹果贸易。
(二)出口流向
依据出口数据显示,自21世纪初,国内苹果便畅销世界各地。具体国家及区域的数目为43个,其中,坐落于进口数目第一的国家为俄罗斯。进口国内苹果的数目占2001年全年出口量的20.18%。并且,在此后的十一年间,俄罗斯都是国内苹果外贸的最大出口地。而从2014年开始,孟加拉国的总进口量开始跃居第一,并持续到2019年。目前,据2020年中国苹果供需状况剖析报告显示,国内苹果对外的主要出口地集中在亚洲地区。具体包含东南亚等国家,如孟加拉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对外买卖量TOP5的国家分别为孟加拉、菲律宾、越南、泰国与越南,占总体比重的74%,越南与缅甸已渐渐成为国内苹果对外贸易的新增长点。
2、中国苹果出口存在的问题
(一)出口额逐年降低,价格原因影响明显
国内的苹果出口量在2001-2009年是连续增长的,但进入2010年后便处于动荡态势。并且,尽管出口数目较大,但占国内苹果总产量的比重却非常低,10年间国内苹果出口量占总产量的比重仅增长了1%左右。同时,自2016以来出口数目与金额均呈降低态势,在2020年才有所回暖。究其缘由在于近年来国内苹果出口一方面是遭到自己产量的影响,但更多的问题主要还是集中在价格范围。国内苹果的出口更多的是依赖价格优势,通过较低的价格挤占更多的外贸市场。但近年来,各国的苹果种植业都达成了长足进步,在减少种植本钱的同时,提高了苹果的品质。而国内的苹果生产仍然处于以碎片化散户为主的阶段,机械化、规模化的生产经营方法很难推进,加之果农平均年龄逐年增大,生产效率减少,致使国内的苹果生产本钱逐年增加,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整体降低,通过压底价格获得市场的方法很难为继。
(二)出口市场相对集中,对外拓展困难程度较大
通过近年来的出口数据可知,国内现在苹果出口的市场极为集中,具体表现为出口国数目和主要出口国家出口额占比两个方面。第一,出口国家数目方面,国内2019年的出口地为76个,而位居出口量3、的意大利,其出口国家和区域的数目比大家多12个;主要出口国家出口额占比方面,国内出口前十位国家的出口量占出口总量的88.2%。且其中大多数坐落于东南亚区域。而意大利的出口集中度仅为72.73%;并且近年来国内苹果的主要出口国孟加拉国,其进口苹果的数目曾一度占国内出口数目的70%以上。对比而言,国内目前的出口市场极为集中,并且呈现出了低端化的趋势。过度集中的市场将致使国内苹果对外贸易承受外部风险的可能性加强,当个别国家或区域出现不稳定原因时,便会很大地影响国内的苹果出口贸易。而市场集中的重要原因在于国内苹果缺少高档商品,整体水平偏低。加之部分国家通过技术法规、标准等手段对国内的苹果出口施加技术性贸易壁垒,致使国内苹果出口到欧美等区域的困难程度较大。
(三)以低端商品为主,缺少品牌价值
尽管近年来,国内政府加强了对国内苹果企业对外出口的扶持力度。比如自2018年开始将出口退税额度从5%提高至了10%,但国内苹果产业对外整体核心竞争优势仍然较低。具体表现为价格较低,缺少高档商品和驰名品牌,品牌化建设差。缘由归结为两点:一方面,国内苹果出口企业数目海量,2016年坐落于峰值时曾多达853家。但各家企业之间缺少差异度,且商品上没有明显的比较优势。所以只能通过打价格战的方法来抢占市场,获得更多的顾客订单。价格战势必会挤压企业的价值空间,致使行业整体收益降低,如此进一步影响了企业的革新与再生产能力,最后形成恶性循环,使得整个苹果行业在国际市场上处于劣势;其次,农商品品牌是赋予农商品生命力的要紧方法,可以让农商品更具特殊性和差异性,同时对买家产生肯定的吸引力,是农商品品质和服务的象征,是达成品牌溢价的要紧方法。而目前国内苹果出口企业的有关品牌海量,却杂而不亮。缺少生产经营高档商品的理念和意识,没非常不错地发挥出品牌应有些功能和价值。
(四)粗放式经营限制了苹果的国际竞争优势
国内目前的苹果种植仍然以小规模农户粗放式经营为主。以国内苹果主产区陕西为例,实地调查获悉,陕西区域的苹果种植户其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受体力、个人能力及认知等原因的影响,苹果种植户的生产经营效率整体偏低;并且,种植以散户为主,规模化经营的农户比率较低,因此也缺少机械化、现代化经营方法,致使苹果生产缺少科技辅助,整体的品质和产量都很难得到较好的保证。受自然灾害的影响较为明显,遇见较为恶劣的极端天气,便会大面积的发生减产和苹果水平的受损;三是苹果种植区域多为高原山地地带,交通不便,作为经济作物的一种,苹果种植的生产经营本钱遭到肥料、农药等生产要点的影响,同时还面临更多劳动力本钱,而较差的种植环境势必会进一步加强生产资料运输与用人工的本钱。因此,综合来看,近年来国内苹果种植整体存在本钱提高、效率减少与规模化、现代化推进缓慢的问题。这致使国内苹果对外贸易的竞争优势持续走低。随着着目前苹果外贸市场角逐的日趋激烈,各种挑战接踵而至。日本苹果出口量跌至零点,主要进口国俄罗斯进口量连年走低,新西兰苹果出口异军突起等现象均表明,目前国内苹果整体生产能力亟需提高。
(五)绿色贸易壁垒妨碍苹果出口
受疫情与国际经济环境下行等原因的影响,国际农商品贸易环境一直处于波动变化的状况之下。这也对国内的苹果出口导致了较大的影响与挑战,使得出口的不确定性与风险逐年加强。近年来,国内苹果出口发达国家及区域时频频遭到各种非关税贸易壁垒的影响。重要原因在于欧盟非常重要的水果产出就是苹果,因此,欧洲国家非常重视通过市场保护机制来保护当地提供商,保护本国的农商品企业。因此对欧盟以外的提供商设立更多限制手段及标准,具体可以分为限定进口程序、进一步规定生产与加工过程的管理、设定有害物控制需要、拟定安全卫生限量需要和推行现场检验检疫等。如欧盟对苹果进口的农药残留测试项目数目多达472项,并且还颁布了诸如“欧盟农药重新登记法令”等手段,这类举措都大大地提升了国内苹果进入欧洲市场的规范与门槛,使得国内苹果的出口本钱逐年攀升,对国内苹果外贸出口导致了较大的抑制与妨碍。
3、改变苹果出口近况的政策建议
(一)提高苹果产业核心竞争优势
目前国内苹果存在粗放式经营、分散化经营、本钱高、收益少、品质低且抗风险能力差等问题。因此,应该逐步加强对苹果产业方面人力、科技的投入。同时加大科技应用,提升科技实际转化的比例,达成苹果外贸从底价角逐向品质角逐的转变。具体而言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微观主体层面,要进一步加强对苹果产业的资本投入,强化一线种植果农的种植技能,优化其种植理念,切实提升其综合素质能力。作为目前苹果生产的主体,只有从苹果种植户方面达成改变,才能从根本上提升苹果种植的效率,提高其抵抗自然风险的能力;第二在宏观层面,要达成整个苹果产业的优化和改革。需要逐步推进国内苹果产业的转型与策略升级,达成整体行业由数目型向水平型、高本钱粗放型向高效益集约型的转变,增强市场角逐意识和危机意识。从行业规范、科学布局、研发投入等方面入手,细化整个苹果产业的种植和出口标准,对国内的苹果优势种植区进行重新的科学规划,依据种植区域、经营品种与熟制等原因的不同拟定差异化的生产经营策略。并且加强校企合作,推进学校、科研机构与农业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加强对口味、品相等都符合标准的优质品种的研发与种植,不断缩小与欧美国家苹果产业进步之间的差距,稳步提高核心角逐优势,改变底价方案,使国内真的意义上达成从“苹果大国”向“苹果强国”转变。
(二)推进苹果出口市场外拓,优化国际布局
目前国内苹果的出口市场集中度较高,如此对国内苹果出口极为不利,很大地增加了外贸风险。因此,国内苹果外贸产业应加强市场发展力度,积极地向新的国家和区域迈进。在根本上要推行多样化的进步策略,优化苹果出口国际布局。一方面,需要继续保持和巩固与东盟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苹果贸易往来,发挥地点与双边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的优势,东南亚区域作为国内苹果出口的主要集中地,在国内整体苹果外贸中都具备十分要紧地位。只有稳定好东南亚市场,才能为欧洲市场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其次,要依据目前国内苹果产业出口的薄弱点,适应世界苹果外贸进步的趋势,依据不同出口国家与区域,有针对性地拟定精确化的出口策略,依托一带一路等优势环境发展苹果出口的新兴市场。具体可以表现为:第一加大对欧盟等国家和区域市场规则的认知。应该设立专业的信息搜集与剖析机构,通过健康与食物安全当局、欧洲食品安全局等途径搜集有关的苹果出口法规和标准。同时还要准时地与有关部门进行交流与核实,保证对市场、商品与海关等信息的准时把控,并打造有关的信息共享系统,减少出口信息的不对称性。第二,积极借助一带一路的沿线优势,拓展苹果国际展会、展销会等宣传会议,提高国内苹果的对外知名度,让更多的苹果出口企业打造起对外贸易的信心。打造国外贸易与运营中心,将网络+模式应用到苹果对外贸易中来,塑造跨境电子商务的新途径。
(三)塑造苹果优势品牌,提高出口知名度
目前国内苹果对外贸易存在品牌价值低、知名度小的问题。面对这一困境,应该从内外部两个角度来提高国内苹果的出口竞争优势。在内部范围,针对国内目前苹果出口企业数目海量的问题,一方面,应该从宏观的角度加以调控。政府部门可以参考各区域不一样的商品与出口结构进行适当的规划和调控。重点扶持优势区域的优势苹果产业,大力培育和扶持大型的以苹果出口为主要经营对象的水果跨海外贸龙头企业。而对于规模较小、经营实力较低的苹果外贸企业则可以通过联合或回收合并的方法,达成优势资源的集中;其次,目前国内苹果种植的形式在短期内仍然会维持以小农户分散种植为主的模式。因此,为了从种植的源头提高国内苹果的水平和标准化程度,应该对分散的苹果种植户进行相应的协调与统筹,可以通过合作社的方法提升重点区域果农的组织化程度,加大包含栽培技术、途径等方面的信息交流,提高整体的种植品质。然后与国内的龙头企业相结合,整理优势资源,塑造具备国际竞争优势和影响力的中国苹果商品品牌;品牌的建设一方面需要增强内部的自己实力,降低非必须的价格战损耗,其次也需要在外部提高我们的品牌知名度。中国苹果出口企业可以从商品自己的特征出发,依据不同出口地址的环境及顾客需要偏好,推行符合地区特点的差异化品牌营销策略。并通过线上推广与线下推广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品牌宣传,体现中国苹果的靠谱品质与健康美味,打消买家顾虑,树立品牌形象。
(四)提高苹果水平品质,应付国际贸易壁垒
面对近年来国际贸易壁垒对国内苹果出口导致的不利影响,国内苹果出口企业可以从商品提供与物流体系建设与加大国际合作两个方面入手提高应付能力。商品提供与物流体系建设方面,第一要从种植、贮存、加工、贸易与市场发展环节入手,加快国内苹果出口企业在Supply chain各环节中的细分。各环节应做到分工明确,各尽所能,一同打响中国品牌。第二要做好对出口包装的升级工作。同时,还要加大出口物流体系建设,可以在苹果出口国开辟新的物流市场,特别是在东南亚等物流体系不健全但苹果进口需要又与众不同大的国家和区域,抢占先机,为国内苹果的很多出口及配送打下基础;国际合作方面,一方面应该不断增强自己商品的水平检验标准,达成与欧美国家的同步接轨。并且加快国际间合作组织的落地,为国内苹果出口做好对接与协调工作,提供准确的政策建议与稳定的技术支持。其次也做好相应的实地调查与数据搜集工作,准确地把握目的国家民众对苹果口味、甜度等各方面的需要及偏好,做好有关品种的研发、培育与推广。